潮声丨为什么人人都爱大熊猫?“春生”“香果”今日迎客 “我陷思”了


来源: 浙江日报

潮新闻执笔叶怡霖张彧制图严东“机票已定好,这个周末我要去杭州看‘春

潮新闻 执笔 叶怡霖 张彧 制图 严东

“机票已定好,这个周末我要去杭州看‘春师傅’和‘果果’。”8月17日上午,身在成都的小野(化名)在全国“猫友”微信群里,打下这行字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刷屏回复席卷而至,她觉得,从上周两只大熊猫离开成都后,一直萦绕在生活中的空白感,终于找回了些许确定性。“拍了他们几年了,舍不得。这次既去看看春生和香果的新家,也去西湖边给自己一个放空的机会。”

无论是千里之外的思念还是近在咫尺的好奇,这个周末的西湖C位,注定属于大熊猫——

时隔三年,杭州动物园终于迎来了第六任熊猫馆馆主,“春生”与“香果”要在今天“开门营业”了。前几天就有等不及的市民游客在大熊猫馆前徘徊不去,“也许能在人群之中先看你一眼”。

春生、香果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马丁 摄

“春生”与“香果”的未展先红,本就在“意料之中”。作为武林“萌”主,这几年大熊猫的全球关注度与日俱增:在国内,大熊猫“花花”和“萌兰”的热度堪比顶流明星,甚至都有了自己的超话和粉丝群;国门之外,旅法大熊猫“圆梦”回家,法国第一夫人亲自送行、为了避免熊猫水土不服,卡塔尔不惜出资3.6亿元人民币为它建造恒温恒湿的家……

为什么人人都爱大熊猫?最浅层的理由,看似只有一个字:萌。

可是,一种原本生于深山、少为人知的动物,却被全世界视若珍宝,甚至成为外交纽带与文化符号。萌兽背后的流量密码,真的如此简单吗?

与熊猫的双向奔赴,杭州已经等不及了

“春生”和“香果”并不是第一对来杭州生活的大熊猫,也不是现在杭州唯一能看到的大熊猫。

但“两小只”的热度,却在肉眼可见地蹿升:百度搜索显示,从上周至今,两只大熊猫和杭州的搜索条目,已经飙升到了357万条;线下,自熊猫抵杭后,杭州公园年卡销售量也在不断提升,原因不言而喻。

为什么两只大熊猫,会在杭州带来这么高的关注度?

其一,当然是源于“回忆杀”。

1975年12月,大熊猫“培培”和男友“迎迎”从北京而来,杭州动物园就此成为国内较早饲养大熊猫的动物园之一。牵手48年,这座城市几乎从来没有断过熊猫。

“杭州人与大熊猫,始终是在双向奔赴。”杭州动物园副园长江志回忆,过去每一任大熊猫在杭州,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:

“迎迎”和“培培”来的时候2岁多,杭州举全市之力养护这两只大宝贝,1993年杭州空调器厂还专门为它们捐赠了空调;

2004年,以20岁“高龄”来到杭州的第二任馆主“成成”,因为元气满满成为当时的“网红熊猫”,原本2007年就要回老家的行程硬是顺延到了2011年;

此后,每一任大熊猫回蓉来杭都有本地媒体全程跟拍;热心市民会为大熊猫专门设计竹子蛋糕过生日,还有人主动要求做志愿者,定期为游客讲解大熊猫的科普知识…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几乎每一个杭州孩子的相册里,都留着一张在熊猫馆里的照片。

2004年11月14日,大熊猫“成成”落户杭州动物园,首次与市民见面。图源新华社

去西湖边看国宝,是属于这个城市的集体记忆,而现在“春生”“香果”就是那把打开情怀的钥匙。

其二,接回熊猫,杭州准备好了。

2021年,杭州动物园正式启动大熊猫新馆施工建设。“新馆主”何时来,几乎每周都有市民来问。

“‘成成’之后,大熊猫馆即使空置最长都不超过半年。”江志说,“现在我们有底气迎回大熊猫,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‘新房’装修好了。”

根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的《杭州动物园大熊猫馆改扩建验收情况》显示,改扩建后的的大熊猫馆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,新馆的面积将是以前的两倍。另外室内活动场和兽舍内均配备有空调和新风系统,能满足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需要。

“新的大熊猫馆位置没有变化,还是在这座小山丘上,但更宽敞,也更舒适。”江志告诉笔者,为了留存杭州人对于大熊猫馆的记忆,新建的大熊猫馆外场保留了旧馆的两座假山;顺着走廊看完熊猫,拾级而下,还能和那块刻有“熊猫”二字的旧石板不期而遇。

杭州动物园保留了旧馆的“熊猫”石板 马赛洁 摄

这份巧思的背后,既包含着对集体情怀的尊重,也是城市自信的表现。

“场地怎么样?它们会分开住吗?”“浙江不缺竹子和笋,宝贝有口福啦!”“我们成都的放心了,杭州好好爱我们的两小只!”……社交网络上,关心“春生”“香果”的留言不计其数,IP地址覆盖大江南北。

“我们会竭力做好,让两只大熊猫在杭州过得舒服自在。”熊猫馆时隔三年再开,这是杭州想@所有人的第一件事。

千万人爱上隔屏“撸熊猫”,仅仅是因为萌吗

关于大熊猫的“吸粉基因”,有专家从人类的审美范畴做过研究。

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·洛仑兹认为幼小动物的种种体貌特征,会引发成年动物的护幼行为。而这些所谓的“幼稚特征”,与我们对动物的“可爱定义”有很强的重合性。

比如大熊猫的颜值,就完美符合人类对萌物的偏好:大脑袋、大眼睛、圆身体、短鼻子、毛茸茸……纵观全球最受欢迎的动画形象,基本都具备这样的低幼形象,比如米老鼠、哆啦A梦、维尼熊等等。

春生、香果认真“干饭” 马丁 摄

不过,样子可爱的动物不止大熊猫一种,为何只有它能强力“吸粉”?

用一句潮新闻网友的评论来回答,再合适不过:大熊猫长得可爱,与人类无关,但它们的可爱被看见,就和我们有关了。

小时候的“花花” 图源:ipanda熊猫频道

以前我们习惯去动物园看熊猫,这种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并不会特别频繁,但随着慢直播和社交媒体的兴起,熊猫的日常生活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,被网友们自发传播和二次创作,其“萌动力”也通过互联网被几何倍数地放大:成都大运会期间,网红熊猫“花花”洗了个澡,就能登上热搜;热爱翻墙的“萌兰”,成了“西直门三太子”……

“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,花花和萌兰的走红,固然有其性格上的因素,但更多是来自于网友们的情感投射与共鸣。”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相华觉得,这正是新媒体时代流量逻辑的体现,“看到熊猫,就像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。”

新杭州人四毛就是一名十年熊猫粉,她见证了三任大熊猫馆“馆主”的“杭式生活”。

不过她最早开始关注熊猫,是通过“ipanda熊猫频道”。这个由官方媒体开设的24小时多路直播大熊猫的平台,从2013年开始直播大熊猫的生活,至今在微博和B站上拥有千万级粉丝。

和其他的网络直播间相比,熊猫直播没有一句解说,没有一首bgm(背景音乐),却永远不缺观众。

不论镜头外的生活节奏变得多么快,镜头中的大熊猫始终保持着缓慢且简单的日常:吃睡玩,兼且卖萌。围观大熊猫传递出来的舒适感与安全感,让很多人“心有戚戚焉”,一如直播间里飘过的弹幕:“看十分钟大熊猫吃竹子,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。”

直播看久了,四毛发现大熊猫并不是“千猫一律”:“耳朵不一样,黑眼圈也不一样,性格就更不一样了。”渐渐地,她弄懂了不同熊猫背后的性格与故事:比如“成大”执着于美食,被称为“吃货女神”,“成就”因为酷爱泡澡,被称为“澡堂老板”……

屏幕外的人们主动为这个“角”增添着“色”。熊猫间那些天性驱使的行为,甚至很多无意义的动作,都会被网友配上人格化的解读,赋予其拟人化的行为意义,继而产生情感连接。

“熊猫它不只是一个萌物,更是真实的生命。看到它们无忧无虑的样子,就会想到理想中的自己。”四毛说,随着关注熊猫的时间越来越长,现在“猫粉”群体更加关注熊猫这一种群的保护。“我更希望看到熊猫能够完全回归自然的那天,那才是人类对它们最大的爱意。”

始于颜值,终于保护。因为共情,所以同爱。

当熊猫遇见亚运,“萌动力”这次还能“添把火”吗

大熊猫与人类间的关系,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。据统计,目前全国共有70多个城市都拥有大熊猫,不算小的分母背后,有其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——

“大熊猫的性格温和可亲,蕴含温良和平团结之意;它黑白相间的外表也与道家阴阳之形相合;喜吃青竹的大熊猫还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意。”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万安伦认为,大熊猫的种种习性,可以代表中国人“和谐、和睦、和平”的世界观与价值观。

作为旗舰物种,大熊猫是中国生态文化建设成就的“代言人”。从上世纪80年代野生大熊猫1114只的数量,到如今的1800多只,从建立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,到总面积2.2万平方千米的大熊猫国家公园,一组组数据标注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步前行的刻度。而以开放的姿态将之与各国共享,向世界诉说熊猫的故事,更是一种超越国界的关怀。成都大运会上,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·艾德就为家人带回了“蓉宝”纪念品,他说:“见到真正的熊猫是‘一次奇妙的经历’,我非常感谢中国政府为保护熊猫所做的一切。”

如今,杭州亚运会即将进入30天倒计时,作为“国宝代言人”“世界公民”的大熊猫在此时抵杭,是否能为盛会添上“萌动力”?

这样的期待,有其现实样本可依。因为每逢国际盛事,中国必推熊猫。

上世纪90年代,中国首次举办亚运会,熊猫“盼盼”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;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中,熊猫“晶晶”人气与销量双高;去年北京冬奥会,熊猫“冰墩墩”火出了圈;刚刚结束的成都大运会,“蓉宝”更是将流量变现成了“留量”:数据显示,2023年3月以来,所有与大熊猫相关的酒店预订量都达到近期峰值,淘宝天猫中“熊猫”关键词的搜索量环比上涨超10倍……

采访过程中,不少专家与业内人士表示,大熊猫之于杭州,虽不如成都那样具有地域代表性,但也是这座城市独特人文气质的共同记忆。同时,杭州乃至浙江自身的文旅IP众多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单也足够优秀。对于熊猫IP的运用,可以结合本土特色,摸准大众脉搏,把握好互动与爆点,借助熊猫展示更丰富更多元的城市形象。

笔者从西湖景区了解到,目前杭州正在致力于打造更立体化的熊猫形象、寻找更丰富的熊猫场景,拓展熊猫与西湖的ip联动。

“跨界合作,也许将是破圈的重点。”王相华认为,人们对大熊猫形象的喜爱跨越国界,跨越年龄,是最容易让人产生广泛共鸣的文化符号。杭州若能将自己独有的城市元素映射到熊猫身上,或许能够推动城市形象的传播,能让更多的世界目光,聚焦在杭州的生态发展内涵之上,继而读懂浙江对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实践。

从回忆杀到顶流IP,从大自然萌宠到城市软实力的象征,大熊猫能讲述的浙江故事,值得更多的想象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[责任编辑:]